发布日期:2025-05-13 09:27 浏览次数: 次
人造板是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,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,施加或不施加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压制品。从产业链看,我国人造板上游主要原材料为木材,还包括胶粘剂等化工原料;中游为人造板生产;下游为应用领域,其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和地板制造、建筑装饰、包装材料等领域。
我国人造板行业起始于1920年,当时,第一家生产胶合板的工厂由外国人在天津创立;至1949年前,行业始终处于培育阶段,市场发展滞后;1949年后,我国人造板行业逐步发展,一批人造板企业相继成立,至1966年,其产量突破15万立方米;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和推进,我国人造板行业迎来较快发展,至1990年,其工业体系基本建成,产量也上升至245万立方米。伴随着人造板消费和出口需求持续上升,自1991年开始,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迅速,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;2003年,其产量突破4500万立方米,首次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人造板第一生产大国,其后一直保持领先地位。但自2012年起,受环保、木材资源、劳动力成本、盈利水平下降等因素影响,我国人造板市场发展放缓,至2015年,其产量增速降至5%以下。
2017年-2021年,在下游市场推动下,我国人造板产销规模整体呈现增大态势,2021年分别上升至3.37亿立方米和3.18亿立方米,同比分别增长8.36%和7.43%。2022年,受到房地产行业收缩等因素影响,其产量和销量双双下滑,分别降至2.87亿立方米和2.79亿立方米,同比分别下降14.84%和12.26%。
据悉,我国人造板主要可以分为胶合板、刨花(碎料)板和纤维板三大类产品。其中,胶合板发展时间最早,是人造板市场中的主流产品;刨花板因为加工时用的胶水较少,环保性相对强。
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,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。数据显示,自2021年起,随着落后产能陆续清出市场,我国胶合板生产企业数量和生产能力持续下降,2023年分别降至7400家和20500万立方米/年,同比分别下降29.89%和2.16%。目前,我国胶合板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,再加上受刨花板冲击,预计2024年其生产能力还将进一步小幅下降。
纤维板主要由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制成。数据显示,自2022年,其生产线数量和生产能力也呈现下降态势,2023年分别降至309条和4598万立方米/年,同比分别下降10.17%和3.77%。从地区来看,山东省的纤维板生产线数量和生产能力均位居全国第一,2023年分别达到36条和636万立方米/年。
刨花板是由木材或其他木质纤维素材料制成的碎料,施加胶粘剂后在热力和压力作用下胶合成的人造板。近年来,我国刨花板发展势头强劲,生产线%;其生产能力则整体呈现增长态势,2023年大幅上升至5269万立方米/年,同比增长27.03%。值得一提的是,2023年刨花板生产能力已超过纤维板,成为中国人造板市场第二大板种。目前,我国刨花板在建生产线万立方米/年。根据规划,目前在建刨花板生产线年期间投入运行,预计到2024年底,其生产能力将突破6500万立方米/年,至2025年底,将突破7600万立方米/年。
目前,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以刨花板为主的人造板产业结构,市场份额超过50%,但我国刨花板市场份额占比还比较低,具有很大提升空间。未来,随着人造板产业结构持续调整,刨花板有望成为人造板市场的主流产品,发展潜力大。(WJ)
注:上述信息仅作参考,图表均为样式展示,具体数据、坐标轴与数据标签详见报告正文。
个别图表由于行业特性可能会有出入,具体内容请联系客服确认,以报告正文为准。
观研报告网发布的《中国人造板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(2024-2031年)》涵盖行业最新数据,市场热点,政策规划,竞争情报,市场前景预测,投资策略等内容。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、市场商机动向、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。
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、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,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,从理论到实践、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。
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、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,洞悉行业竞争格局,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,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。
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。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,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,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、咨询机构、金融机构、行业协会、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,客户涵盖了华为、中国石油、中国电信、中国建筑、惠普、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,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。